云大学子参与第十届建筑人类学论坛 深耕外来文化建筑中国化研究
2025年10月18日至10月19日,“建筑・艺术・人类学” 第十届建筑人类学论坛暨央美建筑文化青年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望京校区举办。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杨庆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外来文化建筑中国化宣讲可视化课件建设”携阶段性成果参会,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报告,展现了学子在专业研究领域的扎实功底与创新思维。

项目紧扣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立足云南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特色,以外来文化建筑本土化为研究对象。研究始于 2024 年 10 月,成员包括建筑与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以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从跨学科视角开展分析。研究过程中,通过积极沟通、多次尝试,团队对重点典型案例开展实地考察,收集百余份影像与访谈资料。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在研究中创新性构建 “历史层积 - 空间转译 - 动力耦合” 三维分析模型,系统梳理其自蒙元时期至今 “移植 - 调适 - 创新 - 成熟” 的四阶段本土化历程,深入解析形制融合、符号转译、功能叠合的本土化路径,提炼出边疆多民族地区外来建筑文化适应的 “云南范式”。经论坛组委会评审,成果成功入选大会论文集,团队成员陈娟和周迎香受邀赴京参会。
会上,团队成员与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的学者深入对话,并且获得与会专家认可。针对研究优化,专家结合指导建议明确两大方向:一是补充时代对应照片,搜集不同历史时期云南外来文化建筑的老照片,与当代实地拍摄影像形成对照,直观呈现演变轨迹,增强研究的历史纵深感与视觉说服力;二是思考深化人类学视角下的个案研究,选取代表性案例,挖掘建筑空间与社区生活、文化认同的互动关系。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搭建了清晰的推进路径。
此次项目团队携成果参与学术论坛,是云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成果的重要展示,深度契合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 “重成果、强优化、促深化” 的培养理念,更让团队成员在跨学科科研协作、学术成果凝练与高端论坛交流等环节得到全方位锻炼,有效提升了其学术研究能力与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