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云南大学学子国际学术会议崭露头角 绿色建材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 2025年4月13日,第四届“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The 4th Science Bridg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gh-performance Gree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中卫圆满闭幕。会议由伦敦大学、宁夏大学与英国混凝土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与学者参与,围绕
发布日期:2025-04-22 作者: 来源:

云南大学学子国际学术会议崭露头角 绿色建材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


2025413日,第四届“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The 4th Science Bridg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gh-performance Gree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中卫圆满闭幕。会议由伦敦大学、宁夏大学与英国混凝土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围绕绿色建材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展开深度研讨

图一 伦敦大学白云教授开幕式致辞

图二 英国混凝土技术协会主席Colin Nessfield开幕式致辞


研究生英文学术报告学生竞赛中,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中外合办)专业2023级本科生梁仙慧以学术报告Effect of Shrinkage-reducing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sers in Alkali-activated Slag: From Preparation to Application》荣获一等奖2023级研究生李涛以《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Removing Crystalline Phosphorus in Phosphogypsum through Bio-chemical Synergistic Treatment荣获二等奖,彰显云南大学在绿色建材领域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效

图三 英国混凝土技术协会主席Colin Nessfield(左一)为梁仙慧颁奖

图四 英国混凝土技术协会主席Colin Nessfield为李涛颁奖


瞄准低碳转型:破解绿色建材应用难题

梁仙慧的研究聚焦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AAS)的收缩开裂难题。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AAS)因生产能耗低、碳排放少,被视为传统水泥的绿色替代品,但其高收缩特性易导致结构开裂,成为行业推广的“卡脖子”问题。在学院任骏教授、张玉副书记、徐坚副院长和王大富副教授的共同指导下,梁仙慧从分子结构设计入手,创新研发了一种具有减水减缩功能的新型聚羧酸减水剂(SR-PCE)。该材料通过精准调控孔隙结构与表面张力,显著提升AAS的抗裂性与施工性能,为绿色建材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图五 梁仙慧进行学术汇报


“从文献调研到实验优化,导师团队始终引导我们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梁仙慧表示而且学院“科研导师制”为本科生提供了能够深度参与课题的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她通过课程学习与课题实践逐步掌握研究方法,从基础理论到技术落地的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

图六 竞赛评委为梁仙慧颁发证书


同台竞技的研究生李涛则针对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难题,提出生化协同处理新工艺。其研究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结合生物洗涤与化学方法,高效去除磷石膏中结晶态磷杂质,并开发出性能优越的生物源石膏矿渣水泥(BSSC),为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开辟新路径。

图七 竞赛评委为李涛颁发证书


本研协同:阶梯式育人体系结硕果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近年来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构建“理论奠基-实践强化-创新引领”的培养链条,鼓励本科生早期介入前沿课题。梁仙慧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材料表征基础学起,逐步深入至分子设计优化等复杂环节,其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竞赛评委指出,该项研究“兼具理论突破与工程价值,为绿色建材技术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竞赛虽面向研究生开放,但梁仙慧凭借严谨的逻辑论证与翔实的数据支撑,在16名参赛者中取得一等奖,展现出超越年级的科研素养。


“两项获奖成果均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体现了‘问题导向’的科研思维。”会议学术委员会评审指出,梁仙慧的研究“以创新设计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李涛的技术“为固废资源化提供高效方案”,展现出云大学子扎实的科研素养。


产学研联动:技术落地服务区域发展

目前,该项成果已与外加剂行业领军企业科之杰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聚焦云南高海拔、强紫外线、大温差环境特点,联合研发高适应性功能外加剂,打造“因地制材”的技术攻坚“尖兵”。科之杰技术团队表示,新一代减水剂将率先应用于滇中引水工程关键标段,通过优化材料抗裂性与耐久性,助力高原地区基建提质增效,未来技术路径可辐射至东南亚湿热多雨区域,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的深度决定产业的宽度。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将深化“以研促教、以产哺学”机制,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合作平台,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绿色建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现场,为建筑业低碳转型注入可持续动能。